伴随,
还有城市史研究、商会与绅商研究、学堂学生群体史研究、教会大学史研究、留动史研究、大众传播媒体史研究、社会心态变迁史研究,等等史学分支的崛起,这些都与历史学者对现代化研究的关注与投入有关,而这些专门领域的研究成果又为现代化研究增添了更为坚实的基础。0[8]10现代化视角被广泛运用于近代史研究中,从战争到成立的各个重大历史事件和各大历史阶段,大多进行过以现代化为主题的,或与现代化相关的学术研讨。许多传统内容的研究课题也从现代化视角进了重新审视。现代化成为近代评价一切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参照系,兴起了对以往的近代史研究的全面再认识,引起了近代史研究的激烈学术争鸣。新时期近代史研究中的若干原则争论,在一定程度上是现代化视角引入引起的不同认识所致。在早期现代化研究的基础上,从现代化角度探讨近代史学科体系的人越来越多,不少人提出以现代化作为近代史的主线,引起了近代史学科中如何看待革命与现代化关系的讨论。有学者提出以/现代化范式0取代以往近代史研究的/革命范式0,认为/一百年来的近代史不仅仅是一场革命史,一百年来的近代史其实是一场现代化史0[9]。显然,这种观点是不足取的。现代化在近代并没有成为时代主题,革命才是近代的主题。现代化视角可以弥补原有的近代史学科体系的不足,但不能取而代之。二 近代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的探讨现代化视角引入近代史研究后,近代史学界开始系统探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形成了一批重要成果,主要有:章开沅、罗福惠主编的5比较中的审视:早期现代化研究6(浙江出版社,1993年),罗荣渠著的5现代化新论6、5现代化新论续篇6(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和1995年),周积明著的5最初的纪元:早期现代化研究6(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胡福明主编的5现代化的历史进程6(安徽出版社,1994年),许纪霖、陈达凯主编的5现代化史6(第1卷1840~1949)(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陈勤、李刚、齐佩芳著的5现代化史纲)))不可逆转的改革6上、下卷(广西出版社,1998年),史元芹主编的5近代化的历程6(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等等。在5现代化新论6中,罗荣渠认为近代的现1232010年第2期龚 云 20世纪80~90年代近代史研究/现代化视角0的兴起
代化是被延误了的现代化。这种延误,是由近代的特殊国情所决定的。近代的变革至少贯穿了四条线索:其一是自身衰败的过程;其二是半边缘化即半殖民地化过程;其三是革命化过程;其四是现代化过程。所以,近代大变革发生作用的过程,不是按简单化的/挑战(冲击))回应0模式或/传统)现代0模式运动的,而是一个主客体相互作用、复杂的网络运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是与走向衰败、沦为半殖民地以及各种革命运动连绵不断的过程重叠在一起的。的现代化进程不同于欧洲内源性现代化,通过革命化走向现代化的独特道路对现代化的形式和道路具有特殊影响。的半殖民地化与革命化,实质上都是现代化进程中旧体制向新体制转变的特殊形式,就现代化的特定意义而言,在19世纪后半叶,它只是近世社会大变动诸流向中的一个流向;20世纪初辛亥革命前后,现代化才异常艰难地上升为诸流向中带有主导性的趋势;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它才逐渐上升为大变革的主流,即占支配地位的大趋势[3]240-243。在5最初的纪元:早期现代化研究6中,周积明研究了早期现代化的历史起点、早期现代化的启动、早期现代化的阶段性推进及其模式评估(洋务时期、维新时期、新政时期、共和革命时期),并分析了现代化中的动力与阻力)))西方扩张的双重效应及传统文化的双重机制等问题。在5现代化的历史历程6中,胡福明将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上篇是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这一部分主要是对1949年以前对现代化的/艰辛探索0的论述;中编是对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走向现代化的关键问题)))工业化及其带来的后果的分析;下编是全面看待现代化问题,包括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等内容。该书的重点是描述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这是与其它从近代史方面探讨近代的现代化进程的著作的明显不同之处。在5现代化史6(第1卷1800~1949)中,许纪霖将现代化的源头放在19世纪的开端)))1800年。这种作法明显受费正清主编的5剑桥晚清史6的影响。该书以专题的形式论述了这一时期的社会思潮、政治统治、政治变革(包括改革和革命)、工业发展、文化变迁,一直写到/国民党在大陆的衰败0。
章开沅、
罗福惠主编的5比较中的审视:早期现代化研究6是改革开放时期比较早的一部比较系统、全面的以现代化为主线研究近代史的大型学术专著,也是把革命视角和现代化视角比较好地结合的著作。该书是章开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七五0规划研究课题/中外现代化比较研究0的终期总成果。在这部著作刊世前,已有七部专题著作以/中外现代化比较研究丛书0面世,包括5离异与回归)))传统文化与近代化关系试析6(章开沅著);5国情、民族性与近代化)))以中日文化问题为中心6(罗福惠著);5西学东渐与自由意识6(易运升著);5东方的觉醒)))近代中印民族运动定位关照6(唐文权著);5东方的复兴)))中印经济近代化对比关照6(范铁城著);5西俗东渐记)))近代社会风俗的演变6(严昌洪著);5折断的杠杆)))清末新政与明治维新比较研究6(赵军著)。因此该书是在上述成果的基础上加以归纳、综合、提炼、升华的结果,可以说是新时期近代史学界研究现代化的一项阶段性的学术总结。该书的研究范围是/把本书的主要研究范围放在我们比较熟悉的1840~1949年这100余年,即早期现代化阶段,并且以此与外国(主要是西欧与日本)的早期现代化作比较0[7]。该书的特色在于,/突破了依时间顺序逐段描述的程式,在进行全球性现代化运动的历史回顾和理论探讨之后,在勾画早期现代化运动的进程与全貌的同时,着重从现代化的七个方面分别展开探讨。纵向回顾与多方面的横向剖析相结合,全面而深入地揭示了早期现代化的艰难历程与历史经验,是不可多得的重要成果。作者没有把视角局限于本土,而是把的早期现代化置于世界发展的宏观进程中加以考察,并与有关国家作总体或局部的比较,从而深化了认识;本书融多学科于一体,既注重对史料的考求,翔实而丰富,又努力吸收海内外新的研究成果与方法,力出新意,兼具理论思考与实证研究的特征。0[7]5比较中的审视:早期现代化研究6一书从现代化的角度论证了原有近代史学科体系下基本结论的正确性,比较好地处理了革命和现代化两种视角近代史的关系。该书认为:/近代以来革命的实践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要实现民族的独立、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进步,完成从传统向现代化的转变,就必须彻底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这是历史本身规定的程序,谁也无法改变。0/近现代历史上两条不质的军事124 武陵学刊第35卷
文章来源:《河北学刊》 网址: http://www.hbxkzzs.cn/zonghexinwen/2022/1208/619.html
上一篇:国内发表教育类论文的期刊有哪些
下一篇:学刊SCI论文(学术期刊s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