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赵伯陶 《〈聊斋志异〉新证》(4)

来源:河北学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8-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现代选注本则繁简不一、良莠不齐,有近百家出版社竞相出版,影响较大者如张友鹤先生《聊斋志异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出版)、中山大学中文系

现代选注本则繁简不一、良莠不齐,有近百家出版社竞相出版,影响较大者如张友鹤先生《聊斋志异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出版)、中山大学中文系《评注聊斋志异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出版)、李伯齐、徐文军先生《聊斋志异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马振方先生《聊斋志异:精选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出版),等等。

《聊斋志异》的白话译本,坊间也有多种,影响较大者如马振方先生主编《聊斋志异评赏大成》(漓江出版社1992年出版)、孙通海先生等译《文白对照聊斋志异》(中华书局2010年出版)、丁如明先生等译《聊斋志异全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出版),等等。
此后,中华书局《文白对照聊斋志异》又由于天池先生加注释与题解,作为“全本全注全译丛书”《聊斋志异》于2015年4月出版,其注释较诸上述两种全注本后出转精。
随着古籍数字化的进程与国家图书馆PDF版地方志的互联网开放,历代典籍的相关检索条件日益便利,笔者发现《聊斋志异》有重新详注的必要,因为唯有正确无误诠释小说语词及使事用典,才有可能正确把握《聊斋》真义。

从2008年开始,笔者即应人民文学出版社之邀做《聊斋志异详注新评》,正文与分卷即以上述任笃行之“全校本”为底本。拙作于2016年4月出版,全四册2500千字,截止当年底,已经第二次印刷。
《聊斋》学权威学者、山东大学袁世硕教授为拙作撰序有云:
伯陶注释《聊斋》,眼界开阔,小说文本中出现的人名、地名、物名、事件,即便不甚关乎作品大体者,都不轻易放过。如辨《金姑父》篇的“东莞”应为“东关驿”,《夜叉国》中的“交州”应依二十四卷抄本作“胶州”,《沅俗》所言“沅江”应为“元江”,《尸变》中的“搭帐衣”实为“送给死者的衣衾”等,不仅与文本叙写的情况相吻合,对读者也有增长历史文化知识的意义。出于这种思路,伯陶作“简评”也冲破了一般就小说所叙故事情节揭示其意思意义的模式,注重探明各自的本事、源流、事理,参照中西有关文献,引生出文本深层隐含的微言大义。[5]
从2014年开始,笔者已经就注评《聊斋》期间新发现的诸多问题,陆续写有系列论文近三十篇,分别发表在《社会科学辑刊》、《东南大学学报》、《河北学刊》、《求是学刊》、《聊城大学学报》、《铜仁学院学报》、《文史知识》、《蒲松龄研究》等刊物,受到学界瞩目。

如对《妖术》中“高壶”的重释,对《促织》中“蠹贫”一词、《鸽异》中“鹊花”与“狗眼”名鸽称谓的厘订,对《司文郎》中“白服裙帽,望之傀然”、《采薇翁》中“浮云白雀之徒”的再诠,对《潞令》中“颠越货多”二句、《罗祖》中无为教创始人罗梦鸿的考辨等,皆不乏新见。
发现《桓侯》中“居停主人”刘子翚乃朱熹老师,临终前曾向后者传授源于《易经》的“不远复”三字符,从而揭示出作者悬想虚构小说的线索及创作主旨,自认为是发前人未发之覆。
本书作为一部研究《聊斋》的专著,即综合上述论文内容加以分类重组,且有所增删。小到字词以及人名、地名的训诂考辨,大到社会制度、历史背景的阐幽发微,都可称不拘一格,从文献出发,以考据的方法探讨《聊斋志异》的文化与艺术,是本书的独特之处。
总之,以能对读者有所帮助或启发为目的,力图多角度、多方面揭示《聊斋志异》的思想艺术价值为本专著之职志。因相关考据、论述大都未落前辈学人窠臼,或有新的发现,故拟名曰“《聊斋志异》新证”。

《〈聊斋志异〉新证》共分四编,第一编四章,分别从科举、刑法、地名、人物等方面,新证小说之历史样貌;第二编五章,分别从文化品格、阅读接受、“空白”艺术、用语借鉴、清人旧评等方面,新论小说之艺术特点;第三编七章,分别就小说与《书》、《易》、“三礼”、《诗经》、《左传》、“四书”、“前四史”、《太平广记》等文献典籍的关系问题加以探讨;第四编二十五章,前三章属于总论性质,其馀二十二章分论《聊斋》相关篇目,故以“丛脞新录”为编。

文章来源:《河北学刊》 网址: http://www.hbxkzzs.cn/zonghexinwen/2021/0824/429.html

上一篇: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痛苦与爱情
下一篇:中国有一神秘朝代,史书上未曾记载,一旦证实

河北学刊投稿 | 河北学刊编辑部| 河北学刊版面费 | 河北学刊论文发表 | 河北学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河北学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